大国之间的“关税大战”,现已开展到了朝令夕改的白热化阶段。
关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只需一晚上没看新闻,好像就会错失美国最新关税方针——由于它总在以一种“孩子气”的斗气节奏进行着。
简略来说,4月2日美国宣告了4月5日清晨0时01分起,对全球一切国家加收10%的“基准关税”。
作为有力的回应,我国于4月4日宣告,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,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产品加征34%的关税,并清晰标明绝不让步。
紧接着,4月7日,美国进一步宣告对我国添加50%的惩罚性关税,叠加此前以“芬太尼”为托言累计的20%加税,针对我国的税率总计高达104%。对此,中方予以34%关税提升至84%回应。
成果4月10日清晨,美国又宣告暂停征收关税90天。至此,世界关系呈现了一种神仙打架,俗人“懵逼”的状况。
关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,在这场庞大的关税博弈中,最值得重视的并非国家间的角力,而是那些在关税征战缝隙中求生的“砂砾”:
他们或许是清晨三点仍在核对报关单的货代专员,或许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,或许是了解各国产品的跨境买手,又或许是行将赴美留学的学生。
这些微观世界中的“小角色”,才是这场风暴中真实接受重压的集体。而未来,这群“小角色”的命运,或许也会成为你我一起的描写。
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: